日韩加勒比系列_啪啪av大全导航福利综合导航_九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_欧美成人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市場趨勢 » 正文

獨家對話用友:如何啃下工業軟件研發的“硬骨頭”?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05-19  來源:雷鋒網  瀏覽次數:280
核心提示:很多人認為,工業軟件和工業數字化轉型的關聯并不大。其實不然,在軟件行業,工業軟件是一個小眾產業,但在工業領域,卻被譽為工


很多人認為,工業軟件和工業數字化轉型的關聯并不大。


其實不然,在軟件行業,工業軟件是一個小眾產業,但在工業領域,卻被譽為工業制造的大腦和神經,堪稱工業領域的皇冠,高端工業軟件更是皇冠上的明珠。


正是這樣的忽視,我國工業軟件產業出現了技術能力薄弱、自主研發實力差、國外核心技術壟斷嚴重、拿來主義愈演愈烈的發展局面。


基于目前工業軟件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困境,雷鋒網與用友網絡智能制造事業部副總經理葉秀林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嘗試通過這次對話,探尋國內軟件企業背后的發展故事以及困境之下企業的破局之道。


在此訪談中,針對“工業軟件卡脖子,國外壟斷”等問題,葉秀林為我們做了詳盡的分析,并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對于工業軟件企業及從業者有不少可借鑒之處。


工業軟件:適應時代發展,循序漸進的過程


簡單來說,工業軟件是軟件化的工業技術,主要應用于工業領域。一般分為信息管理、研發設計、生產控制和嵌入式軟件四大類。ERP、MES、PLM 分別是信息管理、生產控制、研發設計三類工業軟件中最具代表性的產品。


據《2020-2021工業軟件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從我國細分軟件市場規模來看,2018年信息管理類軟件占比17%;生產控制類占比17%;研發設計類占比9%。


在葉秀林看來,這樣的比例完全在意料之中,相比于信息管理、生產控制類軟件,研發設計類軟件一直是我國最難啃的硬骨頭。


他從四個方面闡述了中國工業軟件的發展歷程:


1、在信息化、數字化概念還未誕生的電算化時代,國家倡導財務標準化,解決財務人員信息化成了當時企業的首要問題,工業軟件研發是從財務管理類軟件開始;


2、改革開放后,大量民營企業涌現,提高生產效率成為了企業首要目的,這時以ERP為主的管理類軟件被提上日程;


3、信息化時代,數據的價值逐漸顯現,企業運營好否主要通過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等環節相互協同來實現。基于此,包括MES在內的生產控制類軟件成了企業運營數據最重要的監管平臺;


4、如今,數字化、智能化已來,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進一步加快,研發設計類諸如CAD、CAE、PLM軟件成為剛需。


目前,工業軟件已成為企業數智化轉型的重要抓手,各類軟件之類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諸如ERP、MES、PLM等系統有效結合在一起構成計劃、控制、反饋、調整的完整閉環系統,通過接口進行計劃、命令的傳遞和實時數據信息的接收,使生產計劃、控制指令、實時數據信息在整個系統中透明、及時、順暢的交互傳遞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精益生產,邁向智能制造。


聚焦到用友,葉秀林表示,用友最開始做的ERP管理類軟件,然后是MES生產控制類軟件,再到現在的PLM研發設計類軟件。


被問及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葉秀林談到,“用友工業軟件的研發方向是按照中國信息化的發展進程來做的。對于我國而言,工業軟件研發與中國信息化是一個同步的發展過程。”


面對國外壟斷:找到核心點進行突破


如今,工業軟件這個小眾技術作為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大腦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工業軟件雖重要,但從目前來看,我國在工業軟件研發力度方面仍然非常薄弱。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工業軟件市場規模為1974億元,只占全球市場規模的7%左右。


對此,葉秀林解釋道,“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關鍵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所致。尤其在研發設計類軟件方面,大部分已被國外壟斷。”


據走向智能研究院的研究評估,在我國CAD市場,法國達索、德國西門子、美國 PTC 以及美國 Autodesk 公司市場占有率達 90%以上,CAE 仿真軟件市場,美國 ANSYS、ALTAIR、 NASTRAN 等公司市場占有率達95%以上。


其實,中國在工業軟件尤其是研發設計類軟件方面起步并不晚。葉秀林坦言,現在的情況和兩方面的原因有關系,一方面,我國在技術、人才及產業生態等方面缺乏經驗;另一方面目前工業軟件盜版太多,盜版用起來既便宜又穩定,導致企業不想投入大量金錢。


葉秀林樂觀地談到,“前兩年,中國工業軟件的發展處于比較悲觀的狀態,但近兩年來看到了希望,因為我國涌現出了很多優秀的軟件服務商,市場份額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工業軟件方面,國家逐漸認識到了國外壟斷的嚴峻性,六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培育發展制造業優質企業的指導意見》提出,企業要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推動自主可控工業軟件推廣應用。


自此,我國各企業也加大了工業軟件的研發力度,但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目前,我國管理類軟件、生產控制類軟件居多,技術含量高的研發設計類軟件不足的現象仍然存在。不得不說,國產軟件自主研發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需要攻克的最大難關。


對于用友ERP、MES、PLM三大類軟件市場應用情況,葉秀林介紹,從每年用友工業軟件的簽約額來看,從大到小分別是ERP、MES和PLM。


面對國外壟斷困境,葉秀林回答道,從歷史來看,用友是以ERP為主,未來會以用友BIP(用友商業創新平臺)為主,融合MES、PLM等,并提高其比重,爭取在制造企業的ERP、MES和PLM的研發比例達到1:1:1的水平。


數字化、智能化時代,各類工業軟件的研發應達到一個均衡的狀態。


“拿來”主義盛行:完全照搬照抄不可行


“目前,工業軟件‘卡脖子’遠比芯片嚴重得多,”葉秀林如是說。


卡脖子現象的加劇及國內企業認知的不足,導致“拿來”主義越來越嚴重。


現階段之所以推動工業技術軟件化,并致力于解決軟件“卡脖子”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我國工業軟件市場長期被先進的海外產品占據。


從國內情況來看,很多工業制造企業認為國際工業軟件產品已經非常成熟,直接采購遠比自己研發更能在當下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在此背景下,我國工業軟件對進口依賴嚴重,CAD、CAE等細分領域,國外軟件公司市場份額占比超過90%。


大多數人認為,拿來主義不利于國產自主軟件的發展,葉秀林從另外一個角度進行了詮釋,他表示,“拿來”不是照搬照抄他人的東西,而是學習外國先進的技術經驗,在這個基礎上去發展,最終轉變成自己的東西,包括用友PLM也學習了國外數據模型和先進的理念。


在葉秀林看來,企業要想實現國有軟件自主化研發,以完全純商業的模式去做一款產品來普世是很難的,因為中國缺乏硬核技術,一旦被國外卡住,就很難繼續開展下去。


對于中國軟件企業來說,葉秀林提出了兩條可行道路:一是加大企業資金投入力度,增加自主創新能力;二是與達索、西門子這樣的巨頭企業合作,學習經驗,壯大自身的實力。


面對拿來主義,用友在做些什么?


葉秀林坦言,“用友將繼續發力于用友BIP,除了做好MES(智能工廠),還致力于打造一個設計制造協同一體化的創新管理平臺,它既是業務管理平臺,也是工具提升平臺。通過平臺和軟件工具的協同來為企業決策提供一個更好的工具,同時也能彌補核心技術方面的不足。


從某種意義上,用友做的是整體廚房的搭建工作。”

 
工博士智能制造網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電話:021-31666777
新聞、技術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郵箱:syy@gongboshi.com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首頁 | 店鋪 | 產品中心 | 工博士培訓 | 資料下載 | 方案案例 | 機器人選型 | 會員注冊 | 關于我們 | 聲明 | 合作客戶 | 聯系方式 | 網站留言| 網站地圖

咨詢電話

021-80392549

企業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