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電話
021-80392549
機器人往往帶有“夠酷、夠炫”的標簽,但農業機器人不同,它反浮夸,反奢華,反高高在上。就國內現有的農業場景及趨向老齡化的農民群體而言,它需要將所有科技以最接地氣的方式融入到每一個功能模塊當中,做到“最懂農民”,最切實高效地解決田間地頭散落的每一個痛點。
清明前夕,正是茶葉采摘旺季。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一處茶園里,一個“采茶小工”移動機械臂,將采摘的茶葉源源不斷地送入存儲盒中。這個“采茶小工”的研發團隊,正是浙江理工大學農業機器人與裝備創新團隊。
茶葉采摘基本靠人工完成,尤其是名優茶、明前茶,采摘期短且密集,比如高等級的龍井茶,一斤茶葉需要約4萬個芽頭。但隨著采茶工群體年齡增大,人工缺、人工貴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為了幫助茶農提升產量、增加收入,浙江理工大學教授武傳宇帶領團隊研發出了智能采茶機器人,今年已研發到了第五代。
據悉,智能采茶機器人通過其深度卷積神經網絡的識別模型,對大量茶樹芽葉圖像數據進行學習,從而做到可以自動識別茶樹芽葉。
隨著城鎮化率不斷提高,我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空心村”,農村面臨勞動人口老齡化、適齡勞動力短缺的危機。在這種背景下,土地流轉與托管已經是大勢所趨,大田種植將成為未來主要的種植模式。
中國農業實現破局的關鍵要素之一是選擇宜化機、標準化的農業場景,通過農業機器人,實現精準化、智能化、少人化的田間管理。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農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和保障型產業,一直以來都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我國不斷通過加快農業機械化的方式,積極提升自身的現代農業水平。其中,農業機器人的出現和應用,極大的改變了傳統耕作模式,給我國的現代農業發展帶來了全新改變。
由機器人技術帶動的農業升級,正在為農民生活改善打開新空間。農業機器人除了可以從事種植、打農藥、收割等田地作業之外,還可以在畜牧養殖業中發揮重要作用。
機器人將給農業帶來一場新的變革。農業機器人將信息技術進行綜合集成,集感知、傳輸、控制、作業為一體,將農業的標準化、規范化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不僅節省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品質控制能力,增強了自然風險抗擊能力。并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將有錄物與物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等功能。
隨著中國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機器人的研發范圍亦在逐步擴大。隨著現代農業技術不斷成熟和普及,農業機器人將在未來幾年內逐漸成為農民朋友們日常耕作不可或缺的幫手,為廣大農村地區提供更好、更優質的農務服務。